观点—
教育
生活
情感
感悟
暖观点私人uan
忙于诋毁教育的人,从来不是真正的教育者。
01
衡中开放日,有拍客把这样一组视频晒在网上。
视频显示,一个小女孩儿,手上扎着液体,父亲高高举着吊瓶,在游衡中。
有朋友问我,怎么看待这个父亲的做法?
我说,亲生的,没毛病。
认真来讲,对于这类问题,我会站在两个角度去分析,教师的角度和家长的角度。
以学生生病为例,从教师的角度,只要学生生病,哪怕略感微恙,我都会及时联系家长就医休养。
涉及到孩子的体质病情,有万分之一的隐患,老师也会担一万分的心。
二是从家长的角度,我家孩子小时候体质不好,头疼脑热经常遇到,作为新手妈妈一开始很惊慌,慢慢就从容了,明白只要谨遵医嘱按时吃药,精神体力允许也可以带病上学。
但是,像这种“行走的输液”,我无法接受。
这对父女的做法,只是个人行为,和衡中教育没有关系。
只是因为它出现在衡中校园里,人们会把这位“狼爸”的教育观念和衡中关联在一起,衡中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再次惹来非议。
02
开放日这天,我也在学校里。
孩子在学校读书,借此机会给她送来换季的被服。
再有,这三年来,我们作为家长,对这所学校有了深深的感情,美丽的校园,常见常新,百看不厌,自然是不想错过进校的机会。
图书馆前的小广场,设置了社团活动展示台,围满了参观的人。
在创客空间的展台前,我聆听了来自志愿者的讲解,从激光打印、模型拼装、到动力设备的添加,面对我这个老阿姨萌发的好奇心,讲解的孩子有问必答。
我听到,有位家长这样问志愿者:
这些活动,会不会耽误你的学习?
孩子笑笑答:
这本身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这位家长的话或许代表了一种普便流行的焦虑:
读书吧,怕孩子成了死读书,将来到社会上没有竞争力;
参加活动吧,又怕耽误了学习,连个好大学都考不上,凭什么和别人竞争?
这种矛盾的心理,我们该怎么破?
03
在高一智远楼内,我拍下了衡中三连问:
我来衡中来做什么?
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我今天做得怎么样?
教学楼内静静的,我们的心也变得很静。
那种矛盾的焦虑心理,在这三个问题面前获得了释放。
我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学生,问自己:
我来做什么,我要怎样做,我做得怎么样?
这才是我们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