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这是第二首颂的后面两句。
第一句是说明前五识在观察五尘世间的时候,根与境是相合呢?还是根与境是相离的情况。那我们刚才讲了就明白了,鼻舌身三识怎么样?必须它没有空间距离嘛,所以它一定是相合才能生起作用。所以“合三”,我们就知道它的意思是指,鼻、舌、身三识在观察香、味、触尘的时候,根和境是相合的状态,因为不需要空间距离,根跟境是相合的,所以说“合三”,就这三识是相合的,这三识要生起作用的时候,根跟境是相合的状态。
那“离二”,就是指眼识跟耳识,这两个在观察色境跟声境的时候,根跟境是相离的状态。我们刚才讲了嘛,眼识、耳识的生起需要空间距离,所以说“离二”。
“观尘世”,就是观察这个尘世间。五识的作用就是用来观察这个五尘世间。所以前五识是做什么?就是观察这个红尘所有的事情,五尘境界,观察这个五尘境界、这个世间,就是前五识的功能。
那为什么叫“尘”呢?这个“尘”就是指五尘境界。因为它会染污我们的心识,所以我们叫它“尘”。除非你有止观在里面;不然一看,五识面对色声香味触的时候,马上第六意识起分别,“我”再加进去,就我喜欢不喜欢,那个烦恼就生起了。所以它其实是你五根面对五尘境界的时候,它是染污我们的心的,让我生起贪嗔痴种种的烦恼,所以它是尘,就是染污的意思。除非你当下有定,然后有智慧的观察,才不会被它染污。
这个“世”是迁流的意思。所以就是说这个迁流变化的世间,所有的尘境都是染污我们心识的,所以叫“尘世”。那五识的作用,就是来观察这个尘世间的。
我们看第二句:“愚者难分识与根。”
这个就是说到,我们五根面对五尘境界的时候,所生起的种种认识,到底是这个根的作用?还是识的作用?也就是说,譬如说我们能看见东西,你认为是眼根看见?还是眼识看见?我们一般都会以为说我的眼睛看见嘛,就是我的眼睛能够看得见,而不是说我的眼识能够看得见。我看见东西,是因为我有眼睛,所以我看得见。
实际上不是嘛,我们刚才就已经讲过,刚才“眼识九缘生”的时候就讲过,眼根只是生起眼识的增上缘而已,眼根是属于净色根嘛,因为它是清净色法所成的根,它是最微细、最清净的色法所成的,那什么意思?它是属于色法(眼根是属于色法)。既然是色法,它就没有知觉的作用,所以它不能够了别外境,所以我们眼根只是照见外境,但是它不能了别外境,它没有这个知觉的作用,因为眼根是属于色法,懂吗?所以能看见的不是眼根的作用,眼根只是有照境的功能。所以,真正能够看见的是眼识,眼识就是属于心法了。我们说心法有八个嘛,就是讲眼识它属于心法。所以心法它就有知觉的功能,而且它也能够了别外境。所以我们能见的是眼识,而不是眼根。
所以世间人都会以为我们能够看见是眼根的作用;不但世间人是这样认为,外道也是这样认为,还包含了愚法的声闻人也难分识与根的差别。所以这边才会说“愚者难分识与根”,这个“愚者”,就是指愚法的声闻人。因为声闻人他只断烦恼障,还有所知障没有断,所以他对法的见解还是愚痴的,所以我们称为“愚者”。
声闻人认为根和识是可以互生的(可以互相生起,它是互相帮忙、互相生起的),所以就错认第六识为根,不知道有第八识的存在。声闻小乘他们只讲到第六识,没有第七识、第八识。有第七识、第八识是大乘唯识谈到有七、八两识;可是小乘声闻人他们只谈到第六识,所以他们就以为这个识就是跟根互相作用而能够看得见。
那我们刚刚说,生起眼识需要九缘,对不对?其中有一个亲因缘,就是眼识的种子,生起眼识…,就是这个眼识种子是生起眼识的亲因缘嘛,刚才讲了有这个缘,那眼识它就是由眼识的种子所生的,才能够生起眼识的现行,加上作意,这个眼识的种子才能生起眼识的现行。可是这个种子含藏在哪里?含藏在第八识,所以这个第八识才会成为生起眼识的根本依嘛,刚才说根本依缘就是第八识。可是小乘因为他不知道有第八识,所以他以为根、识是可以互生的,这个根就是识,所以我们才会说他“愚者难分识与根”。
所以这边的愚者,不是指世间的愚痴的人,不是。是特别指声闻小乘人,他们都搞不清楚根跟识的差别在哪里,它非常的难分。那为什么那么难分呢?它容易被混淆的原因,是因为根跟识它们缘的都是色尘(如果以眼识来说的话,它缘的都是色尘),就是说根跟识生必同境:就是你眼根缘的是色尘,眼识缘的也是色尘,所以这个时候根跟识就会弄不清楚,因为它们缘的是同一个境界,懂吗?那你的耳根也是听声尘,你的耳识也是缘声尘,所以根跟识就会很容易混淆的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这里,就是根跟识它生必同境:它们一生起作用是同一个境界,缘的是同一个境界,所以根跟识就弄不清楚。
那另外弄不清楚的原因是,这个五根跟五识对于境界都是任运现缘,我们第一个晚上讲了嘛,性境、现量嘛,它就是当下现前的,所以它是任运的就缘当下那个境界,然后不起分别,所以很难分根跟识的差别,因为它都是当下任运现缘,就是任运地缘当下现前的那个境界,所以根跟识很难分。
勉强要比喻的话就是:五根缘境,就好像镜子相对那个要照摄的对象,因为我们说眼根对色尘,就好像镜子前面有一个对象对着这个镜子,对不对?我们眼根对着色尘,就好像镜子对着这个对象一样。可是五识对于境界来讲,它是如镜现像,它是镜子里面反射那个影像,跟刚才说对着一个像是不一样的。镜子,这边有一个像,对着镜子,这个是五根,对于境界来讲,是好比镜子对着像;可是五识缘境界,它是镜中现像,这个镜子里面现出这个像。所以有这么微细的差别,所以一般弄不清楚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任运现缘,不起分别,所以它很难分。
可是“识”呢,我们刚才说它是属于心法嘛,“根”是属于色法,色法跟心法是不同的。根能够照境,识能够缘境,所以根、识也是不一样的。根能够照境,我们刚才说好像镜子对像,它是能够照境,所以它不能够了别外境。可是识它能够缘境,所以它能够了别外境,所以根跟识其实是不同的。一个不能够了别,它只是对境而已,不能够了别;那识它能够缘境,所以它能够了别外境。一个是照境,一个是缘境,所以根、识是不同的。因为声闻人没有八识的说法,所以他很难弄清楚两者的差别,因此说“愚者难分识与根”。
前面两首偈颂说的是:五识在有漏位上的种种相。那至于五识在无漏位上转识成智的情形,我们就要看第三首偈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