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贵阳晚报」
8月6日下午2点,在贵阳经开区乐街小区中央广场,孩童三五成群正在玩滑梯,几名老人围坐在圆桌旁,有的下棋,有的唱歌。放眼望去,中央广场上全新的路灯、步道、桌椅等设施已安装完毕,自上个月投用以来,广场已成为小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望着眼前的场景,乐街小区居民王忠荣眯了眯眼,微笑着说:“健身器材有了,休息的桌椅也有了,这变化还是大。”
变化的不仅是广场。与年初改造工作启动时相比,乐街小区的软硬件设施都发生了大变样,“颜值”和“气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小区换上了“新装”,王忠荣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小区没改造前,有的居民不注意卫生,现在环境变好了,大家的素质也要跟上,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丽家园,如果以后遇到乱扔垃圾、乱放狗的人,我一定会去制止。”王忠荣说。
老旧小区改造,是经开区“三改”工作的重点任务。今年以来,经开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开展,从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将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要求,嵌入到乐街小区改造工作中融合推进。
乐街小区位于经开辖区黄河路街道长江社区,改造内容涉及道路、管网、广场、绿化、房屋立面改造、停车库建设等。在小区改造过程中,经开区秉持共建共享的理念,组织人员逐户上门收集民情民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将群众最关心的环境卫生、小区安全等问题汇总,形成清单,指导小区改造。
“我们根据群众的意见,制订改造方案进行公示,公示完毕后,必须得到85%以上群众同意,我们才组织实施,使改造内容满足最广大群众的需求。”贵阳经开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宁说。
经过改造,乐街小区群众的生活环境、精神面貌都在发生着变化。小区环境的变化,为乐街小区的群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美丽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然而,文明城市建设是一场持久战,建和改仅是第一步,只有抓常态、管长效,才能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经开区围绕“精细治理”目标,激活社区内生动力,激发群众主动性,积极聚集各方力量,在共管共治上探索新思路。“老旧小区改造,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要让老百姓把小区当成自己的家,就一定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根据他们的建议,充分完善小区管理思路。”长江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陈晔说。
目前,长江社区已在乐街小区成立党建联席会,邀请物业公司、社区人员等组成党建联席会成员,通过共建单位沟通,共同商讨服务方向,探讨管理思路。目前,党建联席会已有近20家单位加入。
此外,经开区将协同社区积极建立“和家好邻居”服务机制,通过招募辖区居民,每天利用空闲时间,在小区进行两小时左右的巡查,劝阻、教育不文明行为。陈晔认为,这样一来,不仅可及时制止不文明现象,也能让群众充分参与小区管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让群众逐渐从“要我管”向“我要管”转变。
前几天,经开区还在乐街小区通过召开坝坝会、居民议事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小区应该有环境督导员”“应该增加监控摄像头制止不文明行为”等建议,将被纳入乐街小区今后的长效管理机制中。
乐街小区仅是经开区要改造的30多个老旧小区之一,今年,经开区重点改造的示点小区有6个,目前已完成3个小区的改造工作。在接下来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经开区将聚焦小区环境等方面,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守好全国文明城市这块“招牌”。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黄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