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难买贵”为哪般?破解蔬菜价格困局
一边是大白菜收购价跌至每斤不到1毛钱,生姜、大蒜价格双双跌破成本线,另一边是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菜价虽有下跌但幅度却没有这么大。从去年的行情看涨,到今年的不断下跌,是什么原因导致菜价频坐 过山车 ?如何在产销之间寻找利益平衡点?近日,新华社深入田间地头和市场进行了调研采访。 种菜赔、买菜贵 11月下旬的一天中午,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一处摊位上,经销商肖霞守在卡车旁,成吨的白菜整齐地码放在车上。 早上4点多就送过来了,行情好的时候五点半就卖光了。可现在都十二点多了,还剩这一车呢。 肖霞给算了一笔账,去年白菜收购价七八毛,今年收购价掉到了7分,往外卖才1毛3。全年算下来,保个本就不错了。白菜价跌受损最重的还是靠天吃饭的菜农。山东肥城市王庄镇海子村菜农王敬振告诉,一亩白菜如果按现在的收购价6分算,只能卖到400多元。而一亩地化肥要300多元,种子和浇水还得120元左右,等于今年种白菜白忙活了。白菜的 过山车 行情并非个案。在 中国生姜之乡 山东莱芜市、 中国大蒜之乡 山东金乡县了解到,在去年价格暴涨的带动下,今年种植面积大增,丰产使市场供过于求,目前生姜、大蒜的批发价也已跌破成本线。菜价下跌,消费者是否感到菜价便宜了呢?连日来,走访北京市多个菜市场、超市后发现,尽管近期批发价暴跌,但零售加价率仍在1倍以上,如大白菜在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批发价为0.18元/斤,在市内的和平门菜市场、沃尔玛超市里,零售价却高达0.4元/斤和0.5元/斤。多重因素致 卖难买贵 蔬菜 卖难买贵 现象似成顽疾。与往常相比,今年蔬菜价格的波动尤为频繁。调查发现,缺乏公共信息监测和预警、小农户分散经营、快速城镇化推高零售成本等因素,是导致菜价坐 过山车 和零售价格高启的根本原因。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九说,近些年频繁出现的菜价坐 过山车 卖难 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供需信息的不对称即无序生产。蔬菜等农产品的 卖难 只是一个开始,持续下去未来就可能出现 买难 的情况。 农民种菜没有方向,去年看韩国泡菜危机啥的,价涨起来了,1斤白菜的价格都达到了1元钱,就都种白菜,价格就下来了。 肖霞说。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认为,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运输、零售等各个环节都极度分散,并且都处于微利的状况,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不够进而把大量的效率浪费掉了。业内人士指出,农产品价格上涨存在 最后一公里 现象。目前中国大中城市的蔬菜供应,90%左右都要通过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这些市场基本上由企业投资并经营,为了收回投资并获得利润,只能采取收取高额进场费、摊位费、交易费等办法,这是导致菜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农民在城市生活要付出高额成本也推高了菜价。据北京市新发地批发市场一位摊主介绍,近几年,市场附近普通生活用房的租金已经由300元涨到1500元以上。此外,在城市吃饭、看病都要花钱,子女上学还要交借读、赞助费,这些成本都要摊到菜价中去。 :何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