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左常波老师董氏奇穴特效针灸总结 [复制链接]

1#
分享转发免费领取董氏奇穴全套视频资料

领取7

董氏奇穴特效核心奇穴

本篇精选董师公及杨老师最常用特效奇穴三十余个,条分缕析,深入阐释。这是董氏奇穴最精华最核心的部分。杨老师曾云:“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

讲义中提到的奇穴均按董公原文,以“部位”、“解剖”、“主治”、“取穴”、“手术”来论述,文字有欠精确处,以讲课内容为准,特别提出:此处之“解剖”,非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解剖,与董门秘传掌诊真诀有关,讲课中会略有提及,点到即止。临床发挥部分,乃本篇精彩内容,请做好笔记。

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计有两穴点。

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

主治:肝火旺、脾气躁。

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

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

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

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二至三分。

(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朗诺元帅半身不遂,奇效。)

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

手术:皮下针向小指方向横刺。

注意:第一次限用5分钟,5日后限用3分钟,又5日后限用1分钟。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

(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

解剖: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性均可)、子宫肌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痛经、月经过多或过少。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

手术: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

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

解剖:桡神经浅支。

主治: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水不止,不结口。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

手术:以三棱针刺出黑血当时见效。

部位:虎口下约一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

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与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

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一寸处是穴位。

部位:在大指骨与食指骨夹缝间,离虎口两寸、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

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及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心细分支神经。

主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盖痛。

取穴:当大指骨与食指骨之间,距虎口两寸处是穴。

手术:一寸半针,针深一寸,一般针一针(重子)即可,二针齐针成倒马针,效果更佳。

部位:在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

解剖: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坐骨神经痛。

取穴: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当虎口底外开五分处取之。

手术:用一寸半针,针五分至一寸深,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

(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解剖: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肠痛、头昏脑胀。

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距大白穴一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

手术:用一寸五分至二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过量针)。

(又名*门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连接处五分。

解剖: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脏病之腰痛、酸痛、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肿。

取穴:拳手取穴,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是穴。

手术:针三分至五分。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一寸五分。

解剖:肾肝分支交错神经,心脾神经。

主治:牙齿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

取穴:拳手取穴,当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一寸五分(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

解剖: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亏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疲劳、肾脏炎、四肢骨肿、重性腰两边痛、背痛。(女人用之效更大,两手不宜同时用)

取穴: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是穴。

手术:针一寸至一寸半。

(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手指掌骨外侧,距腕横纹一寸五分。

解剖: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鼻出血以及腕顺一穴主治各症。

取穴:当小指掌骨外侧,距手横纹一寸五分是穴,意即在腕顺一穴后一寸之处。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部位:在尺骨鹰嘴突起之上端,去肘一寸五分陷中。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心脏炎、心跳胸闷、呕吐、干霍乱。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下尺骨内侧陷处,距肘尖一寸五分是穴。

运用:禁忌双手用穴。

(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肩骨缝二寸五分。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膝盖痛(特效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有特效)、小儿麻痹症、半身不遂、心跳、血管硬化、鼻出血、肩痛。

取穴:手臂下垂,自肩骨向下二寸半中央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部位:在足第二趾中节正中央外开三分。

解剖:心之副神经。

主治:妇科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经痛、子宫炎、输卵管不通。

取穴:当第二趾第二节正中央向外开三分是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四分,贴趾骨下针(用细毫针,粗针痛苦)。

部位:在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距足跖骨与趾骨关节五分。

解剖:心脏支神经。

主治:心悸、头晕、胎衣不下、骨骼胀大、下颏痛(张口不灵)、强心(昏迷状态时使用)、子宫炎、子宫瘤。

取穴:当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距跖骨与趾骨关节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注意:孕妇禁针,禁灸。

部位:在火硬穴上一寸。

解剖:心脏支神经。主治:骨骼胀大、心脏病而引起之头痛、肝病、难产、胃病、神经衰弱、心脏麻痹、手脚痛、子宫炎、子宫瘤。

取穴:当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取之,即距火硬穴后一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五分至寸半。

注意:禁灸,孕妇禁针。

部位:在第二跖骨与第三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

主治:肠炎、胃炎、腹部发胀及腹痛、盲肠炎。

取穴:当第二跖骨与第三骨连接部之直前陷凹中,与火主穴并列。

手术:针深一寸至寸半。

注意:禁双脚同时取穴。

部位:在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之间,距跖骨与趾骨关节五分。

主治:脾肿大(硬块)消化不良、肝病、疲劳、胆病、小儿麻痹。

取穴:当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之间,距跖骨与趾骨关节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部位:在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连接部之直前陷凹中,跖骨与趾骨关节后一寸五分。

解剖:(神经)足背侧神经。

主治:白血球症、脾肿大、消化不良、肝病、疲劳、胆病、小儿麻痹。

取穴:当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连接之直前陷凹中,距木斗穴后一寸处是穴。

部位:在足后跟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

解剖:脊椎骨总神经、脑之总神经。

主治: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以内。

注意:针深五分至八分(针透过筋效力尤佳),体壮可坐姿扎,体弱者应侧卧扎。

部位:在正筋穴上二寸处。

解剖:脊椎骨总神经、脑之总神经。

主治: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距正筋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针透过筋效力尤佳),体壮可坐姿扎,体弱者应侧卧扎。

运用:正筋、正宗两穴相配用针。

部位:在正宗穴上二寸处。

解剖:肺之分支神经、脊椎骨总神经

主治:肩背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宗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部位: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说明:一重穴位置在悬钟穴向前,即阳明经方向横开一寸处。

部位:在一重穴上二寸。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一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部位:在二重穴直上二寸。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二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运用:一重、二重、三重穴同下针(即所谓倒马针),为治上述各症之特效针。

部位: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廉。

解剖:心支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哮喘、牙痛、心跳、口内生瘤、头晕、心脏病、转筋霍乱。

取穴:当外膝眼之下方三寸,在前胫骨肌与长总趾伸肌起始部之间陷中是穴。

手术:针深二寸至三寸,针深二寸治哮喘,针深三寸治心脏病。

运用:四花上穴配搏球穴治转筋霍乱,此时四花上穴须针深三寸。

部位: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肺之支神经、六腑之副神经。

主治:哮喘、眼球病、心脏病、心脏血管硬化、心两侧痛、心闷难过、坐卧不安、急性胃痛。消骨头之肿胀。

取穴:当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

手术:三棱针出血治心脏血管硬化、急性胃痛、肠炎、胸部发闷、肋膜炎。用毫针针深二寸至三寸治哮喘、眼球病。

(肾关)

部位:在天皇穴直下一寸五分。

解剖:六腑神经。

主治:胃酸过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贫血、癫痫病、神经病、眉棱骨痛、鼻骨痛、头晕。

取穴:当天皇穴直下一寸半,胫骨之内侧。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运用:治胃酸过多,倒食症为天皇穴之配针。

部位:在胫骨之内侧,距内踝骨七寸。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肾脏炎、四肢浮肿、糖尿病、淋病、阳痿、早泄、遗精、滑精、梦遗、蛋白尿、小便出血、子宫瘤、月经不调、肾亏之腰痛。

取穴: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七寸处是穴。

手术:针与脚成四十五度扎入,针深一寸至一寸八分。

部位:在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三寸。

主治:淋病、阳痿、早泄、遗精、滑精、腰脊椎骨痛、脖子痛、头晕、手麻、糖尿病、小便出血、肾脏炎、肾亏之腰痛。。

取穴: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三寸处是穴。

注意:孕妇禁针。

部位:在四花上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

解剖:肺之分支神经、牙神经。

主治:牙痛、面部麻痹。

取穴:当胫骨前缘,即四花上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部位:在侧三里穴直下二寸。

解剖:肺之分支神经、牙神经。

主治:牙痛、面部麻痹。

取穴:当腓骨前缘,即侧三里穴直下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侧三里穴与侧下三里穴同时取用,但单足取穴:治左取右穴;治右取左穴。

部位: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扁桃腺炎、喉炎、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

取穴:当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连线之中点一穴,中点与该高骨之中点又一穴,中点与外踝之中点又一穴。共三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董氏奇穴相关资料

董氏奇穴特效针灸速成班内部讲义:左长波董氏奇穴疗法内容图文并茂,免费赠送视频资料。有需要的可以联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