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庭的动力性理解
张沛超
接下来该进行四个篇章当中的最后一个,这个逻辑也是自然发生的,我们一开始讲自杀,因为什么自杀呢?抑郁!为什么会抑郁呢?焦虑!焦虑从哪来的?家里!(笑)所以就这么顺理成章的,就好像是安排好了一样。其实当时让讲自杀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最后一讲是讲家庭。有关家庭的一个原则就是:家和万事兴,很多北方的民宅,他们的门楼下面,“家和万事兴”是非常多采用的内容,一个村子的一多半都是“家和万事兴”,偶有几个什么“紫气东来”。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你看现在,一个社会啊,不在家庭里呆着的人越多,它的不安定因素就越强。家里只要大家相互看(kān)着,就不容易出漏子。对于中国人的家庭而言,还是非常独特的,这个地球上有一些种群跟它接近,有一些又不太接近。中国人的家庭具有半神圣性,还真的不是搭伙过日子或者是怎么着。一个人成了家,按照古代(的章法),想要成婚需要经过六步,什么择吉、纳彩啊,最后才成家。既需要官方的确认,又需要民间的各种保证,尤其重要的是双方父母、媒人,可讲究了。现在没有像古代那么讲究,因为这个“六”,是按照易经的“六爻”这样一个顶层设计的。一个人成了家、成了家里的人之后,他对祖宗对乃至整个宗族都负有责任,比方说产生后代的责任,比方说使这个家族兴旺的责任,如果一个人在这上面办得不好,可能会很糟糕的,甚至会被这个家族除名,一旦除名他就不能再享受后代同宗的这些香火了,这是不得了的。直到今天你仍然能够在潮汕地区、客家地区,闽南啊,你能够体验到这一部分的压力在,叫“光耀门楣”。这跟我们经常看到的美国浪漫的言情剧大不一样,可以说爱情不是成家的要素,甚至远远不是。在古代这种浪漫爱情通常产生一个悲剧性的结果,放在今天是非常重要的要素,搁以前是动乱因素,所以中国人的家庭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有好几个因素使得中国人的家庭不同于西方的家庭,是由于它顶层设计上一个家庭具有半神圣性,需要对祖宗、什么都有一定的关系,跟死人都是有关系的,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作为哺乳动物的人类来说,他的家庭又有他的特点,在动物界有些是形成家庭的,一窝一窝的,比方说燕子,就是一窝。人类的家庭有什么不一样呢?人类的家庭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他的父系亲本投资要求比较高。你像大多数哺乳动物,它不知道爹是谁,这是由于它妈已经足够把它养大了,所以爹是谁无关紧要。但对于人类而言,出生的时候就是早产的,不像农村那个牛犊掉下来,大概30分钟之后,身上一干,该干嘛干嘛,不像是刚生出来的。人类到该干嘛干嘛,多少年过去了?所以他需要父系的亲本投资,随父系的亲本投资怎么偿还父系呢?那孩子就姓你的姓嘛。这孩子首先是母亲的,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但是怎么保证是父亲的,那就随你的姓,这样的话你才愿意为这笔生意投钱。所以在儒家当中,为了增进父系的亲本投资,在设计层面增加了很多这个男人应该为家庭做的事情。如果一个男人游手好闲,不管妻子,这有可能会被整个社会排除出去。中国传统的社会是相对静态的,一旦被你的宗族所排斥,就意味着你属于社会性死亡(笑)。要么你得隐姓埋名换地方,那是不得了的。所以,以前人的各种生活活动都锁定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底层社会内。这个人类家庭的第二点不一样,是人类的成长期比较长,所以人类发展出了稳定的依恋,以便保证它的存活。大家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