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周骑车3分钟,胜过举铁三小时BBC纪录 [复制链接]

1#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订阅增肌哥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每天坚持慢跑,为什么一直瘦不下来呢?”

“好羡慕那些吃不胖的人,什么都不用做,就能一直苗条。”

相信很多正在减肥的人,都有过同样的困惑。

眼见自己挥洒的汗水越来越多,身上肥肉却纹丝不动,说不焦虑是假的。

英国肥宅Michael,BBC的一名主持人,并不算胖的他倒是没有这种身材焦虑,快乐地胡吃海喝+葛优瘫,是他的日常。

不过嘛,人到中年难免被念叨:你这样会变肥的,对身体不好,各种疾病找上门balabala......

不运动就不健康,道理他都懂,可就是懒得动呀。

教练让他骑车,看这一张厌世脸,就知道此刻他有多不快乐。

晚上回到家,躺在沙发上吃薯片的他开始幻想——

或许,会有那种不出汗不累人,只要几分钟就能锻炼到身体的运动...吗?

求知欲拉满,Michael带着疑问求助了不同学科的专家,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验,揭露了许多健身背后的真相。

还记录了全程,也就是这个引发广泛讨论的纪录片——《锻炼的真相》。

跑得气喘吁吁,一定能减肥?

许多人决定做运动,都是冲着减肥去的。

Michael以前也试过,虽然不爱运动,但他也坚持每天下班后慢跑或散步,可惜收效甚微。

所以他想搞清楚,自己做这么久的运动到底有多少效果?能减多少卡路里?

于是他找到了老铁基思·托尔弗雷,作为一名运动生理博士,秉着科学精神,他决定让Michael先跑个10公里。

作为一个运动弱鸡,Michael还没跑腿就先软了:“如果你敢坑我,明天就铲光你的头发喔!”

“放心吧,我会陪你一起的~”

于是,博士为Michael带上阻氧面罩后,骑上了心爱的脚踏车,慢悠悠地跟在他身边......

一个小时慢跑下来,Michael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好不容易结束打卡,拿起旁边的咖啡和松饼猛吃。

“经过测试,老铁你刚刚的运动消耗了大卡的热量。”

“然后你现在手上的食物大概是大卡热量,再跑个55分钟吧,应该也能消耗掉得七七八八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管住嘴真的比迈开腿强多多多多多多了!

多吃一口,就意味着要多跑很久很久。因为如果只靠运动,是需要花非常多的时间,才能把等同的热量消耗掉。

像慢跑和快步走这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对减肥的效果更是微乎甚微。

更要命的是,平时我们累死累活练了半天,汗流浃背腰酸背痛,不自觉地就心安理得多吃两口。

运动量无法跟上,消耗有限,于是就陷入了“越练越吃,越吃越胖”的循环。

我们常说“三分练七分吃”,如果真的想减肥,就要在运动的同时严格控制饮食,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瘦身效果。

外形看着瘦的人,是真的瘦?

这一顿操作下来,Michael小小的脑袋有着大大的疑惑:既然这些低强度运动对减肥没有效,那还要继续坚持吗?

这时候,第二个专家出场了,他叫贾森·吉尔,人称爆炸头博士。

他说,低强度运动虽然对减肥效果一般,但是对健康有特殊的意义。

为了展示自己的结论,爆炸头博士请Michael来做实验,拍着胸口保证:“我发誓,这个实验绝对会改变你的一生。”

这话一出,Michael觉得自己不试试就亏大了。

隔天早上,爆炸头博士很慷慨地请他吃了一份加量不加价的高热量早餐。

“为科学献身,我胖我光荣。”

吃完早餐四个小时后,Michael来到了实验室抽血化验。

血样经过高速离心机分离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Michael血液里的脂肪含量比吃早餐前翻了一倍。

“呐,看到没,就是上面这坨白色的东西,通过你的肠道进入血液,增加血管壁脂肪堆积的风险,然后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

中年Michael有点不羁,还有点叛逆:“这种话我听得多啦,经常都这么吃,你看我胖了吗...了吗...吗?”

得意忘形的他被医院做磁共振扫描。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前一秒还在说着自己不胖不胖的Michael,原来是典型是“外瘦内胖”。

意思就是,外形看着不肥胖,内脏脂肪却很多。

而这些脂肪,就来自刚刚那顿早餐。医生特意提醒他,内脏脂肪是二型糖尿病的元凶之一,必须要重视。

那要怎么做呢?

散步。

这也正是爆炸头博士要证明的,低强度运动能减少血液脂肪含量。

Michael前一晚散步了一个多小时,第二天再吃相同的早餐,检测后发现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比上次减少了三分之一。

原来,运动激活了体内的脂蛋白脂肪酶,阻止了脂肪进入血液,从而降低血脂。

也就是说,只要每天保证一定的活动量,第二天能减少一定的脂肪囤积。

每天一万步,真的对身体有益处。看看来自爆炸头博士的肯定↓

“偶尔动动还可以,让我天天这么做真的好难啊!”

懒癌晚期的Michael,果然是每个肥宅的真实写照。

做三分钟运动,等于健身房练三个小时?

曾有专家提出,人应该每周保持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才算达到锻炼的标准。

对于有运动习惯的人来说,这不是难事,但事实上大部分人都难以达标。

Michael来到诺丁汉大学,找到国际科学家杰米·蒂蒙斯教授,他的团队研究了几年的新运动方法,每周不用几小时,只需要3分钟,一样能有锻炼身体的效果。

这听起来真是太美妙了,Michael已经迫不及待撸起了袖子。

“你要做的事很简单,骑车,拼了老命地骑。”

以自己的极限速度骑动感单车,20秒为一组,每次3组,每周做3组,加起来也就刚好三分钟。

跟健身房举铁几小时相比,这个几分钟的运动听起来也太轻松了吧!

Michael毫不犹豫地上车了,然后......差点被第一个20秒干倒。

到最后,不过短短一分钟,他骑车骑到整个人灵*出窍、质壁分离。

杰米在旁边笑嘻嘻:“累就对了,骑车能调动70-80%的肌肉组织,高强度运动可以分解肌肉的糖原储备,让肌肉从血液中取走糖分。”

坚持两周,就能看到运动对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坚持6周则能促进有氧代谢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简单粗暴的高强度训练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这些锻炼方法还有个前提,就是不能久坐。

运动医学家表示,平时久坐少动,就算每周定时健身也是远远不够的。

而这类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训练,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活动量的基础上。

所以,对大部分上班族来说,最好的锻炼方式,就是平时细微的活动配合适量的激烈运动,办公时间尽量多走动和站立,避免连续几小时的久坐。

改变生活习惯,提高日常生活的活动量,不流汗也能消耗卡路里。

这部纪录片刚播出的时候,颠覆了很多人的常识,引起了热议。

不过要清楚一点,里面的研究主要还是针对人体健康层面的探讨,并不是以健身健美为目标,所以不要被误导而放弃运动噢~

运动的影响因人而异,找到合适高效的运动方式很重要。

有健身习惯的朋友继续坚持,没时间运动的朋友,就从减少久坐、增加日常活动量开始。

愿大家都有健康的体魄,漂亮的身材

长按下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