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即兴评述对主持人口误的看法 [复制链接]

1#

官方微博:

即兴评述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话题背景:

朱丹主持时尚盛典活动时叫错多位嘉宾名字。当晚,朱丹连发三条微博,就自己在活动先从接连叫错嘉宾的名字而道歉。随后,朱丹在主持活动中再次发生口误,错喊艺人姓氏,引起台下一片议论。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来自孙老师年评述库)

考点全面覆盖,提高备考效率

评述提示:

接下来是即兴评述,我抽到的题目是:如何看待朱丹在主持活动时口误频出。

用言语生成的术语来解释,口误,是说话人对其试图表达的一种偏离。通俗地来说,就是朱丹偏离了作为主持人的话语表达。我觉得,看待这起事件,就像论语“子绝四”中提到的一样:“毋必”,意思是;不要做绝对化的判断。

(主持人素质)首先,不管是电视直播还是商业活动,这种现场性可能会让主持人的口语表达存在干扰。如有没有很强的即兴表现和抗干扰能力,出现口误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弗洛伊德说:表达失误往往是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和写照。虽然说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化,但也给主持人提示:要从内心重视采访嘉宾的基本信息。

比如在这次的时尚活动中,一次失误情有可原。但接发生连喊错名字、发音不准确(不练声,观众知道)的翻车情况,确实让人尴尬;再加上(朱丹)用“不当幽默”来救场,更是放大了失误。(还要看到现在主持环境的变化,歌手、演员都参与主持,这对于朱丹这类传统类型主持人来说,一定要有危机感)

(再举例其他口误事件)*老师在他的书中就写过,在08年汶川地震时,因为连续工作到凌晨四点,错把外国同志发来的“慰问电”说成了“贺电”,他说,这样的低级错误,感觉是对灾区人民的犯罪。意外的是,很多网友留言表示,连轴转地工作确实疲倦,对口误能够理解。而这一次的错误,让*更加严谨地对待新闻工作。

(这段素材属于主持人身体疲惫或者是精神紧张导致的口误。再比如央视春晚“黑色三分钟”)(还可谈*曾将“马东”说成“马季”,她的处理方式)

增强文化素质,增加知识结构,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张颂对主持人专业技能的建议。作为播音生,我也希望自己在未来,能够踏实提升业务能力、厚积薄发!

好的老师,以上就是我的评述!

??下半年报名进行中!??

7???刊更新(押题版):

7.1《数字时代,老年人面临诸多不便。请谈谈你的看法》

7.2《斜杠青年》新浪微博:

即兴评述

7.3《李佳琦落户上海,你怎么看》

7.4《腾讯与老干妈合同纠纷事件》

7.5《越南博主山寨李子柒》

7.6《名人代言翻车事件》

7.7《林丹退役》新浪微博:

即兴评述

7.8《我最喜欢的季节》

7.9《舌头石榴鸡》

7.10《如何看待高考作文出现主持词》

7.11《请以“防汛抗洪”为主题进行评述》

7.12《高考生撕毁答题卡事件》

7.13《三人行,必有我师》

7.14《节能减排》新浪微博:

即兴评述

7.15《如何看待吃播经济》

7.16《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奖事件》

7.17《主题演讲:味道》

……更新中

适用于、级艺考生;播音、新闻专业考研生

添加老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