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弹道膛线的发展历程》
演讲人:刘睿
我们伟大的祖先发明火药后,火器就蓬勃发展起来。14世纪,欧洲出现了早期前膛枪和发射石弹的火炮。早期枪炮都是滑膛的,发射圆形实心炮弹、榴霰弹等。虽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战争,却远不能取代弓箭、弩的核心地位。它们的发射速度慢,弹丸火药分别装填,精度差,雨雪不能使用。直到后来,膛线的出现才让枪炮大放异彩。
1世纪中期,意大利就出现了线膛枪。到了16世纪,人们用螺旋形膛线强迫子弹旋转,使其像陀螺那样稳定飞行,精度大大提高。另外,子弹嵌入膛线密封效果好,火药能量利用充分,射程也增加了。17世纪初,丹麦*队率先装备了线膛枪。
不过此时的线膛枪因为膛线阻力大在战场上并不受欢迎,从枪口装子弹太费劲,缓慢的射速,在战场上很是吃亏。
年,法国陆*上尉亨利古斯塔夫德维勒设计了一种子弹口径小于枪管的线膛枪。装填很顺畅,通过子弹变形又保证了气密性。年,法*上尉米涅受此启发,研制出米涅子弹解决了装填困难问题,前装线膛枪开始大量装备。19世纪60年代,后装线膛枪取代前装枪,从此迈入步枪新时代。
同时火炮也一样,从中世纪的滑膛,到19世纪中叶,意大利卡瓦利少校发明螺旋线膛炮。膛线让炮弹速度、精度大幅高。炮兵地位也越来越高,最终从步兵附属升级为独立兵种,成为战场上最可怕的力量之一。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膛线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一步步登上舞台,成为枪炮灵*的主导者。这些改变离不开内弹道学的发展,以及诸多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印证,未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理论与科技的出现,推动历史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