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故事老乡让乡长给自己儿子送红薯,原来红薯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 http://pf.39.net/bdfyy/bdfzj/

(一)一袋红薯

陈勇今年三十岁了,半年前刚升任南环乡的乡长。按理说应是年轻有为,家里人也引以为傲吧。可他的妻子吕芳却很失望,为啥?因为南环乡所管辖的村落,都在交通极不方便地大山沟里。“陈大乡长”的工作就是定期带领着乡干部,爬山过岭地钻山沟,一去最少三个月。为此吕芳经常抱怨,这乡长当的,还不如卖红薯呢。

这天,钻了三个多月的山沟后,陈勇终于回到了家,儿子抱着喊爸爸,吕芳也高兴坏了,问寒问暖了几句,把儿子打发走后,吕芳拿起陈勇拎回来的一个破旧的袋子,问:“什么东西,还挺重的。”

陈勇说:“红薯。富平村的一位老乡,让我替他交给他儿子,就在咱县住呢。”

吕芳的眼吊了起来,想说两句陈勇,但终究忍住了。把那破袋子拎进厨房后,一边给陈勇倒茶一边说:“那位老乡可真心疼儿子。却把你当孙子使唤了。”

陈勇听出吕芳话里有话了,笑了笑没吭声。就这样转过天,陈勇就去送红薯了。很晚了才回来,居然还拎着那袋红薯。

吕芳这个奇怪,问:“怎么又拎回来了?没找到人?”

陈勇说:“找到了。可人家不收……”

原来,陈勇按地址找到那位老乡的儿子家,说明来意后。人家起初挺热情,又是感谢又是招待。可这热乎劲也就持续了三分钟。人家突然就拉了脸。陈勇坐不住了,只得告辞。但人家死活让把红薯带走,说:“不需要,再送回去吧。”

“什么?”吕芳火了,“翻山越岭地背出来,回去又来一次。他儿子不缺手缺脚自己去。”

陈勇苦笑着说:“又累不坏。送回去就送回去吧。不过,我要赶紧给山里的其他同志打个电话,让他去告诉那位老乡一声。我三个多月后,才能回去。到时候这红薯别坏了。”说完拿起了手机,开始打电话。

这电话打的这叫费劲,山里的讯号非常弱,陈勇围着屋子才转圈呢,折腾了半天才算把事情说清。下午,山里的同志打回电话来了,告诉陈勇,老乡说,红薯无论好坏,都要拿回来。放下电话后,陈勇就有点丧气。他本以为那位老乡会让“就地处理”了呢。这下好,还要负责好好保管这些红薯,别到时候变成一堆烂红薯。

一晃近三个月过去了,陈勇又该进山了。按惯例所有进山人员要开会,商讨下一步的工作。

陈勇主持这次会议,会议刚开到一半,县长突然来了,陈勇慌忙请县长“指示”。县长摆手说:“我没什么可指示的,就是来看望和慰问一下同志们。”说完,坐在角落中。

陈勇又讲了几句后,让其他同志主持,自己则来到县长身边,说:“县长是不是找我有事?不如到我办公室去说。”

办公室里,陈勇详细的对县长,汇报完工作后。县长很满意,鼓励了几句陈勇,突然话题一转问:“陈勇,富平村有没有老乡,让你捎红薯出山?”

陈勇有些吃惊,说:“有,一位老乡让我把红薯捎给他儿子。”说到这,把这次捎红薯的经过说了一遍。

县长脸色有些严峻了起来,问:“他儿子没收?老乡还要你送回去?”

陈勇点头说:“是,那些红薯我已经保管好了,不会变质。后天起程时就背回去。”

县长沉吟了片刻,说:“那他儿子为什么没收呢?”

陈勇愣住了,说:“我也不知道。不然我下午再送一次,详细问问。”

“别问百姓,问自己。”县长异常严肃,说,“陈勇,我还是给你讲个故事吧。”

(二)别问百姓,问自己

那是十二年前,第一批进山的干部队伍,在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条件最艰苦的富平村,指导这里的乡亲们,改种红薯增加收入。

但乡亲们反应很冷淡,甚至还有敌意,工作开展不起来。许多干部很丧气,建议回去商议对策。乡长明白,其实就是打退堂鼓。但在大部分干部都支持的情况下,自己也不便否决,于是便说道:“的确应该商议。不过,也不见得非要回去。咱就在这里商议不更好吗?”

有位干部说:“没有更高级别的领导,许多问题不是咱能拍板决定的。”

乡长说:“所谓的许多问题,在我看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咱不被群众信任!这问题,级别再高的领导,也会明确地告诉咱一句话,‘端正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就不必再跑回去听一遍,还是实地想办法。工作若没有进展,谁也别想回去。”

所有干部都不吭声了,明白乡长是下了狠心。渐渐地便都开始想办法。最后决定:仿效“商鞅立木”的办法取信于民。第二天,便挨家挨户地通知乡亲们:只要有人种红薯,不但包教包会包销售,而且还当场奖励五百元。

本以为五百元,对富平村的村民来说,是笔巨额财富。虽不敢说都种红薯,起码也会有不少村民答应。可错了,乡亲们依然是冷淡异常,没人搭理。

眼看四个月就要过去了,无论有否进展,进山都延期了一个月,若再不回去,恐怕是不行了。乡长正无可奈何间,一位村民突然偷偷找到他说:“我愿意种。不过,要种也是你们自己种,我怕乡亲们知道我听你们的话,没法在村里立足。”

乡长有些傻,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干群关系居然紧张到了这种地步。连忙问为什么会这样?

村民说:“别问百姓,问你们自己。其实我也不信你们,就是想看看能不能,得到那五百块钱。说好,你们要晚上偷偷地种,然后我早上起来骂你们,然后你们给我钱,反正地里种上红薯了,也不会被拔掉。”

乡长听完是哭笑不得。这位村民他有所了解,是个懒汉,地里荒着呢。这事闹的,帮懒汉种地,白给他钱,却还要挨人家骂。但事已至此了,只得同意了。于是,当晚在乡长的带领下,进山的干部忙活了一夜,给人家种上了红薯。果然第二天,懒汉村民领着一群人堵住乡长,跳着脚的骂了起来。乡长连忙解释,并拿出五百块钱作为补偿。那位村民接过钱,又骂了两句,回头对其他乡亲们说:“我那点地,荒着也是荒着,他们愿意种就种,要是能再替我打理就更好了。”说完,哈哈笑着领着村民走了。

所有进山干部,都万分憋屈。出山后几乎都背地里骂乡长,甚至还有乡长的材料,被送到了县委。搞得乡长灰头土脸伤心万分,居然请了长假。好在,进山惠农的政策没有夭折,又一批干部半个月后进山了。当这批干部到来后,赫然发现乡长居然在富平村,帮那位懒汉村民打理红薯呢。又是三个月后,这批干部要出山时,乡长也跟着出了山。因为那位懒汉,开始自己管理田间的红薯了。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懒汉村民终于被乡长感动,拍着胸脯保证,绝对种好这批红薯。乡长还有点不放心。哪料懒汉村民却急了眼,说:“俺们山里人,说一是一,吐口唾沫砸个坑。你以为跟你们这些当官的一样,不靠谱啊。”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