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外国际课程负责人突破内卷的升学策略必须 [复制链接]

1#
<

原创彭峥外滩教育

看点暑假临近,各色各样的课外活动的项目将要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外滩直播间,广州外国语学校APA-Level国际课程总负责人彭峥老师就《突破内卷的升学策略必须“打破同质化”,但大家却误解极深!》主题进行了直播分享。并认为,升学的最终目的如果错误理解为“包装”,往往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只有打破同质化,才能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文丨彭峥整理丨May编丨May

彭峥老师是广州外国语学校APA-Level国际课程负责人。广外在国内,堪称“offer收割机”。

彭峥老师自己在圈内也是个传奇。早在年,以托福满分的成绩留美,先后就读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最终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取得MBA硕士学位。

也正是在他任职期间,广外国际部单届升学甚至形成“批量录取”之势,可谓哈、耶、牛、剑“一筐拿”。

在彭峥看来,一位优秀的升学规划者,一定是得找出孩子的个性和特长是什么,让项目顺着孩子的兴趣走,而不是让孩子被项目拖着跑。

外滩君针对此次直播进行了整理,以下文章以第一人称展开。

越来越卷的升学路,

打破同质化才是关键!

今天主要内容是在越来越卷的升学路上,打破同质化的关键是什么。

打破同质化的原因跟我当年做国际教育本质一样。我着手做国际教育时,北上广深地区已经有大量原汁原味的国际学校,因此我们想要走出一个有特色的方向,必须打破同质化。

同时,目前北上广深各个好学校里学生标化非常高,特别多的学生都在量化了。很多年前,很少有人做学术论文。学生跟布朗大学的教授做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包括他的推荐是很有含金量的。但是现在很麻烦,这几年不知道什么原因,论文被炒成好像人手都要有一份。

反过来站在美国或英国顶尖名校招生官的角度,他看到大量的学生都具备了论文,都有推荐信,而且标化成绩看上去都不错,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区分到底谁好谁不好。

这时就有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能跑出来呢?

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学生的综合性画像能够互相吻合。如果一个学生的梦想是学生物相关的课程、然后做了一篇很厉害的生物方向、或医学方面、或研究癌症方面的论文,和他发表论文的是美国顶尖名校约翰霍普金斯教授。

但是AP生物最后考个三分或者四分,那这就是非常大的问题,很有可能连最后一关,进入到table,去vote可能性都没有,主要原因就是牵涉到了学术作假。美国顶尖名校会发现如果你那么热爱生物,怎么AP生物只能考三分或四分呢?

所以打破同质化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能找出一种算法,了解国内学生在申请过程中的套路和机构所用的套路,通过这个套路来寻找学术舞弊。这就是为什么要反过来跟别人走不一样的路,因为也许你越真实,他看到跟别人不一样的情况下,反而还可能录你。

名校招生官,厌倦了哪些把戏?

说实话,任何把戏其实用好了都可以。比如竞赛特别牛逼,走竞赛路线是可以的;比如写论文,在SCI发表都没问题,这是可以的。

但是你必须要有个综合画像,因为招生官在阅读你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在读你的画像。

最怕的是什么?是又参加了USAD十项全能,同时做了一篇纯理科方向的学术研究,然后参加计算机方面的USCO竞赛,但实际上申请的是心理学专业,写的文书是对音乐的探索,这就很麻烦。大部分的招生官会觉得这个孩子分数标化很高,但结果录的不好。

录得很好的学生,反而没有那么多的花样,主要原因就是画像能串起来。

也就是说你用哪个招数都没有关系,但核心的地方是要让招生官通过读holistic里呈现的每一点证据,可以判定你到底喜欢什么、强在哪儿。

被误解极深的学术活动,

真的适合每个孩子吗?

被误解极深的学术活动是否适合每一个孩子,我的建议是:不是说适不适合的问题,而是分情况。

如果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比如标化、成绩非常好的同时,竞赛非常厉害,数学方面真的强、MC能拿特奖,这时有关于这方面的一个学术活动,锦上添花没有问题;

最坏的打算是什么都没有,竞赛考不出、标化比不过别人。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做一部分学术活动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至少要有一项东西拿得出来,让人家看得到一些证据。当然这个对于申请前20来讲已经没有用了,对前30以后的学校有点用。

甩掉“包装”,

这些才是真正有用的升学策略!

我的结论是希望甩掉包装。那么怎样才能录取到好结果的一个方向,我觉得核心是能找到一些算法和学生的适应度。

我简单讲个案例。比如被哈佛录取的苏同学,标化非常高,但最核心的点在于抓取哈佛大学最核心想要的一个东西,她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性,firstgeneration,她们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她会被哈佛录取,绝对不是因为托福、标化高、AP科目高,也不是因为活动竞赛各个地方都厉害,而是文书和呈现出来的package和整个image很不错。

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是不是学生只要考到a,就应该被牛津剑桥录?不是。要被牛津剑桥录,不需要做很高大上的活动,不需要刚刚说像藤校那些竞赛、论文。

比如白同学喜欢化学,正儿八经深度学习化学。核心的地方很有可能是面试和加试。但能够通过面试和加试的一个核心原因是学术深度,这是关键的关键,包括是否能预先学习大学的课程、是否能从IG到AS、AP等每一个关于想要学习课程的专业方向,能把每一个知识点图库全部过完、是否能用学术性语言在面试的时候讲述你的观点,这些加在一起是最后可能被牛剑录取的方法。

牛津剑桥录取的时候,比起藤校,背后的算法相对可捕捉一些。

学生的案例,希望能让各位家长有一个启发,特别是对于现在才小龄段的家长,从小开始做规划很重要。如果规划的正确的话,某种意义上讲,你也是有可能被藤校录取的,但是要从很小龄段开始,且学生的英语要非常非常好,而且要非常配合,才有可能完成,这时也包括学生自己真实的passion。

1.入学要求

实际上对于顶尖名校、美国录取,我个人认知是:

第一位是GPA,是重中之重。

第二个,有高中课程含金量非常高的GPA,或者教学难度非常高的学校,这样级别才有用。

高含金量,是说这所学校去年、前年能被纽约大学录取,你今年申请纽约大学,对大学来讲是属于高含金量课程的学校;如果去年、前年,大前年都没录过或录取学生很少,那在他的名单上面就不属于高含金量的;包括课程当中,开设的AP课程的科目、A-Level课程的含金量、IB课程分数的平均值,这些都决定了教学难度和含金量。

托福分数是一个敲门砖,没有多大意义,很多家长说比好,并没有那么大的意义。虽然分越高越好,但本质上就是每个人都有的敲门砖。

SAT其实是证明学术深度、学术难度的一个核心指标。这个指标很多人都说不重要了,很多学校是optional,但其实很重要。

我每年都会比如说拿十几个学生会去扫康奈尔,其中只有一个学生SAT是分以上,还有九个学生都没有提交SAT分数,但是竞赛活动都跟那个学生一样。当然其他9个学生是陪跑的,这是策略,本来就是有赔保学生的。这样最后录取的学生非常不意外,就是有SAT分数的人。

我只是想告诉您,如果听到别人说SAT不重要了,我告诉您还很重要。如果目标想申藤校,能考出高分的话,这是一个区分你与别人的指标。

为什么班里学生不是人人都能考到,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考到分以上,或者说ACT不是每个人能考到34分以上,因为这个是有区分度的。

但是AP考出大量的五分,A-Level考出三到四个A非常多。上海、北京最近有疫情,如果应届高三今年AP、IB、A-Level考不了,ACT和SAT更重要,因为很有可能SAT/ACT/托福分非常高的情况下,让你跑出来。

很多人都过度认为,AP考不了影响很大,我认为其实AP的作用没那么大。AP成绩我排第五,只是作为一个学术证明。

因为很多学校的GPA很假,就是大部分的学校不是对标校,相对于美国顶级学校,学校学生级别都是90分、95分的高分,美国就分不出到底谁高谁低了。这时如果学生GPA物理95分,AP五分,美国就会认为GPA95分的含金量比较高。

但是最怕家长不懂,然后去跟学校通关系,特别有些学校对GPA不是特别懂的情况下还真帮你调了,把GPA调成95分。但是你不知道一件事:如果出现GPA和AP大面积不吻合的情况,这个学校会被黑名单,学校的GPA会被降级,分数没有可信度。所以AP是一个证明的作用。

竞赛活动本质上是告诉对方学校我是谁。

很多家长搞不清楚,好像美国、英国申请都要做实习、竞赛和活动。其实误解了一个事,美国顶尖名校想要的首先是平时成绩、标化分数来证明英语能力、学术能力可以来学习;然后通过竞赛活动告诉招生官,我这个人到底是谁,我在初中、高中花了多少时间在做什么事。我的证明是什么,我凭什么进入到这个学校。

如果拿的奖项和做的活动,他们认知是世界级的,那录取你的就是哈耶普斯麻;如果是国家级的,录取你的就是前十、前20,或者前30;如果被评定的标准是省级,录取的是前30,前40;如果录取的是市级,也就是城市锁定的活动和竞赛,那可能录取的就是前50或50以后的学校。活动和竞赛本质上就是告诉别人我是谁,我喜欢什么。

文书申请本质上是一封求爱信,告诉对方为什么要选我。

这么多人都有竞赛、标化、GPA、活动、AP成绩,你为什么要选我?文书是这个作用,而不是彰显你有多好。很多人错误地在文书里写自己的成就、自己多棒、某一个经验、体验,这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如果不能把你的东西串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画像,成为一个选自己的关键因素的话,就白做了。

推荐信本质上是美国大学希望第三方声音告说明:这个人到底是谁。

学生自己说热爱数学、竞赛非常厉害,文书里面写了学校要选我的原因,是因为我当年在康奈尔的夏校里遇到了James教授,在James课堂里听到了他对于线性代数某个细节,这个是我将来想研究的方向。选我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当年在夏校遇到的教授,他的数学方向会成为我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的方向,所以我本科就想进来。

学校能看到我MC竞赛、数学营的选拔、GPA关于微积分和统计等数学相关科目的分数、物理C和物理一获得五分,这些佐证。

最后如果能邀请到康奈尔的James教授写封推荐信,那非常恭喜,刚刚说的这个过程,画像就画完了。能把画像画出来是顶尖名校录取的原因。

但每个孩子的变量不一样,你看上James数学老师,我可能看一个建筑老师,每个人想法不一样,我是作品集很强。

所以很多非同志化的学生跑出来了,就是因为他把刚刚说的八个要素串起来了,变成了最终能被录取的关键画像。

2.各项指标的内涵

我简单讲一下,我认为A-level核心标准是要有三到四科分数,三四个A;

然后雅思成绩;

竞赛活动本身仍然是证明我到底是谁,要参加牛津、剑桥的加试,参加顶尖大学的面试;

文书申请是介绍学术深度在哪里。

很多学校,特别像UCL,今年跟去年有点不同,今年虽然录的也很多,但是UCL比去年高冷了很多。以前是只要分数到的情况UCL都录,但现在UCL特别是伦敦政经现在录取的学生,一定是你这篇文书让我觉得你真的会来,我才会录。

而且文书跟美国方向不太一样,它不需要文书当中写自己如何把画像画出来、如何高大上。核心的地方在于呈现学术深度,我为什么来到这个学校,我能胜任这个学科,我对学术的认知和了解。所以英国申请其实变量和特性跟美国不太一样。

那顶尖名校在录取学生时能看到什么?

一个是在基本配置之上,怎么跑得出来。基本配置指的是托福、标化、Sat都要达到最基本要求。

我最怕的就是中国家长觉得托福、SAT、六门AP5分、GPA90分,是不是可以申藤校了?或者说现在A-Level3科当中有一科A星,二科A星,四门A、雅思达到了8.0或7.5,牛津剑桥一定得录我?

因为他认为8.5分高于8分,8分高于7.5,但其实这是高考思维:我达到这个分数不应该录了吗?实际上牛津剑桥录取的核心在加试、面试上,而加试面试的内容跟学术深度有关,跟那些标化就没关系了。

美国顶尖录取很核心的是passion:你是否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努力用结果证明你的所爱是真的。

我曾经跟一个招生官沟通的过程,觉得他的逻辑有点像美国的司法体系,是先认定,再证明。

比如说招生官会先假设很有可能你这篇文书是假的、假设你的考试标化成绩是假的、对你的活动竞赛是有质疑的,因此你要来证明给我看,通过各种evidence,刚刚说的推荐信、文书、竞赛活动,来证明兴趣是真的,不是通过包装的。所以学生必须了解自己的passion,热情和结果非常重要。

3.当大学审阅学生材料时他们在看什么?-优势能力提升

我把它提升了几个细节,第一个就是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这个其实对于IB的学生非常有优势。很多家长学生搞不懂,对于顶尖名校来讲,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这个东西怎么量化?其实是通过文书和课外活动体现。

你是否有做一些有责任感的工作,比如义工,初中开始连续做了三四年;如果高二才做,太明显是为了申请做的。

而且如果在家里周边找一个老人院,或者留守儿童的地方做义工,人家信服度高一点;你坐飞机在高二的时候跑去非洲,解救当地人民,虚假度就相对比较高了。

因此要考虑一下,什么点能证明自己是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其次还有领导力。如果一定要被藤校录取的话,你必须证明自己的领导力。如果活动竞赛分数特别高,特别牛逼,但没有办法证明自己领导力的情况下,藤校是不会录取你的。

再讲一个干货,就是藤校录取的唯二原因。其中一个是藤校希望将来能够让学校为你这个学生感到骄傲。如果你是马云,学校非常乐意让你成为它的学生。如果没有领导力才能铺垫的情况下,是基本上录不到藤校的。

表达的沟通能力和公众演讲力,是通过写作,文书,面试等地方体现。

还有一些是动机复原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这些就是写文书里边的素材了。

比如有孩子写自己家庭破碎,出现了心理上的变化,自己如何抑郁,然后自我救赎,想要救更多抑郁的青少年,然后参加了这方面的活动,还通过自己的一个发明研究了音乐,通过不同音乐的音频让抑郁的孩子得到缓和。这样的活动、竞赛、论文,最后申请到了顶尖名校是无法作假的。这里面呈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情绪管理能力和复原力,这是顶尖名校非常想要的。

批判性思维我就不讲了,每个人都在说。

自由的人核心的点就是必须要让他知道自由在哪个地方呈现。今年甚至有学生申请斯坦福,录取的很大核心是因为文书体现了自由这两个字。

最后一项是独一无二的特长。如果你有某一样世界级特长特别厉害,那恭喜你,其他的活动不需要那么强。

比如说打高尔夫世界冠军、国家一级运动员、参加艺术能拿得出来一个非常厉害的作品集,只要能证明是真的,世界级的特长会被藤校前十录取;如果是国家级的,可能会被前20录取;如果是省级的前30以后,如果是市级的前50。但不百分百。

4.世界顶尖大学寻找什么样的学生

GPA标化高是基础。美国和英国的区别是,美国更在意passion和结果,你越疯子他越喜欢,且你有没有结果证明你的passion。

然后是要提升刚刚说的一些特质和魅力,特别重要的比如复原力,情绪管理的能力,领导力,这个是决定于能不能被顶尖,特别像藤校录取的一个核心。

在这方面有一个思路,有一些学生naturally就是leader。比如在学校,不需要老师任命你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但有一群学生就愿意跟着你干,你引领着这帮学生,比如说解决青少年抑郁问题、一起没日没夜的研究、参加CDB中国哈佛大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呈现了领导力和影响力,这个就是leadership。你自发成为了学校里某个社团President、主席等等。

英联邦最核心的是学术能力和学术进阶,这个是被顶尖录取的关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