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市第27小学开展“课本里的党史故事”活动,这是同学们在排练情景剧《金色的鱼钩》。(记者马元摄)
新疆网讯(记者盖煜)“啊?鱼刺,老班长你怎么吃……”“我吃过了,看到碗里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这是市第27小学五(4)班学生表演的情景剧《金色的鱼钩》中的片段。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排练,3月31日,情景剧正式开录,录制好的视频将成为沙依巴克区各中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
在情景剧中,学生刘思尧扮演老班长,朱宸佑、王梓萌、刘屹恒分别扮演三名小战士。他们表演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途中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三名小战士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他们,随身携带的两袋青稞面都吃完了,老班长将缝衣针做成鱼钩,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小战士吃,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一行人走到草地边缘时,老班长牺牲了。
“这篇课文我们还没学到,刚开始,我一直不明白长满红锈的鱼钩上为什么会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排练过程中,我跟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背景知识,真正走进这段历史故事,才明白,原来灿烂的金色其实就是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品质。”刘思尧说。
当日,四(3)班学生排演的情景剧《小萝卜头》也正在录制中。
学生赵泽瑜表现了小萝卜头在狱中坚持学习、为狱友们传递消息的故事。
“表演完这个情景剧,我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红岩》,了解更多战争年代的故事,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赵泽瑜说。
市第27小学德育主任苏媛说,学校充分挖掘课本中的红色故事,由各年级学生编排成情景剧,录制视频做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感受战争年代的艰苦,体会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这些情景剧视频也将成为沙依巴克区各中小学的‘红色教材’。此外,我们还将借助课前三分钟、主题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团队会等形式,开展读书交流会、诗歌朗诵会、红歌传唱等活动,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沙依巴克区教育局德育办负责人黄娜说。